概要: 掛籃桁架是橋梁懸臂施工中的核心設備,主要用于大跨徑預應力混凝土連續(xù)梁橋、連續(xù)剛構橋及斜拉橋的懸澆施工
掛籃桁架是橋梁懸臂施工中的核心設備,主要用于大跨徑預應力混凝土連續(xù)梁橋、連續(xù)剛構橋及斜拉橋的懸澆施工。以下從結構組成、工作原理、施工流程、技術優(yōu)勢及典型應用等方面進行全面解析。
一、掛籃桁架的核心組成
掛籃桁架系統(tǒng)通常由以下6大系統(tǒng)構成:
承重系統(tǒng)(核心受力結構)
主桁架:通常采用貝雷桁架或型鋼焊接桁架
前上橫梁:傳遞懸澆段荷載
后錨系統(tǒng):通過預應力筋錨固在已澆筑梁段上
懸吊系統(tǒng)
前吊帶/桿:連接模板與主桁
后吊帶/桿:平衡系統(tǒng)關鍵部件
模板系統(tǒng)
底模平臺:支撐混凝土重量
側模系統(tǒng):可調(diào)節(jié)式鋼模板
內(nèi)模系統(tǒng):滑動式或拼裝式
行走系統(tǒng)
滑軌或滾輪裝置
液壓頂推或卷揚機牽引
錨固系統(tǒng)
后錨點:通常要求抗拔安全系數(shù)≥2.0
臨時支墩(特殊工況使用)
安全防護系統(tǒng)
全封閉操作平臺
防墜落裝置
二、掛籃桁架的工作原理
荷載傳遞路徑:
新澆混凝土荷載→底模平臺→前吊帶→前上橫梁→主桁架→后錨系統(tǒng)→已成型梁體
力學平衡原理:
通過后錨系統(tǒng)形成力矩平衡(抗傾覆安全系數(shù)≥2.0)
典型配重比:前支點荷載:后錨力≈1:1.2~1.5
行走機制:
解除后錨→頂推前移→就位后重新錨固(單次行走距離通常為4~6m)
拼裝階段:
主桁架安裝偏差≤L/1000(L為跨度)
后錨預應力筋張拉力誤差≤±5%
預壓試驗:
分級加載至1.2倍最大施工荷載
消除非彈性變形,測量彈性變形值用于預拱度設置
懸澆施工:
單節(jié)段施工周期:7~10天(標準段)
線形控制:需考慮掛籃變形+混凝土徐變+預應力損失
行走安全控制:
同步位移偏差≤50mm
風速超8m/s禁止移動作業(yè)
四、技術優(yōu)勢與局限性
優(yōu)勢 | 局限性 |
---|---|
無需支架,跨越能力強 | ▲ 初期投入大(單套造價80~200萬元) |
適應各種跨徑(40~300m) | ▲ 對已澆梁體強度要求高(≥90%設計強度) |
施工精度高(誤差≤5mm) | ▲ 高空作業(yè)風險需嚴格管控 |
可重復使用(周轉次數(shù)≥20次) | ▲ 不適用于變寬變高梁段 |
五、典型工程應用案例
連續(xù)剛構橋:
重慶石板坡長江大橋復線橋(主跨330m)
掛籃配置:菱形桁架,承載力600t
斜拉橋:
南京長江二橋(主跨628m)
采用前支點掛籃(斜拉索參與受力)
特殊結構:
貴州北盤江大橋(空腹式連續(xù)剛構)
研發(fā)定制化三角掛籃系統(tǒng)
六、前沿技術發(fā)展
智能監(jiān)控系統(tǒng):
植入式傳感器實時監(jiān)測應力應變
北斗定位系統(tǒng)控制行走軌跡(如港珠澳大橋應用)
輕型化設計:
采用高強鋁鈦合金(減重30%)
模塊化快拆結構(安裝時間縮短50%)
BIM集成應用:
施工模擬碰撞檢測
數(shù)字孿生指導線形控制
七、安全控制關鍵指標
項目 | 控制標準 |
---|---|
抗傾覆安全系數(shù) | ≥2.0 |
彈性變形值 | ≤L/500 |
行走同步差 | ≤50mm |
錨固預應力損失 | ≤5% |
風速限制 | ≤8m/s(作業(yè))/≤12m/s(停止) |
結語
掛籃桁架技術是現(xiàn)代大跨徑橋梁建設的核心技術,其發(fā)展正朝著智能化、輕型化、標準化方向邁進。在實際工程中,需特別注意:
1.嚴格驗算各工況受力狀態(tài)
2.實施全過程變形監(jiān)測
3.建立應急預案(如突風、停電等異常情況處理)
隨著新材料和新工藝的應用,未來掛籃桁架的施工效率和經(jīng)濟性將進一步提升,為更復雜橋梁結構建設提供可靠技術支持。
關鍵詞: 掛籃桁架施工技術詳解:原理、應用及關鍵要點
相關資訊
公司新聞
上一條: 鋼結構住宅防水系統(tǒng)全面解析